一大早(04:30)就得起床坐四輪傳動車前往沙漠看日出。
一路以100km/h的速度在沙漠中狂飆,坐在車裡就像坐在按摩椅上一樣。在沙漠中沒有路標,真好奇司機是怎麼知道要往哪開的。
從高處往下看四處都是沙漠,但是並不是那種很細的沙子,而是沙子與小石頭混雜。
貝都因人是埃及的一支少數民族,大部分住在西奈半島,這個部落是專門開放給觀光客參觀的。由於沙漠的風沙很大,屋子內容易髒,不過他們的清真寺(那棟白色建築),裡面可是打掃的一塵不染。
大老遠就聞到駱駝味了...雖然駱駝坐著的時候看起來不高,站起來的瞬間高度可是會讓人嚇一跳(比騎馬還高)。
不知道為啥,在埃及看的都是單峰駱駝。
貝都因婦女在示範烤烙餅,剛烤好的烙餅真的好好吃喔。
早餐內容是用埃及大餅(口袋狀)包一種由蠶豆製成的醬料,在埃及這道菜叫富爾(fuul),吃起來還不賴。
下午經由77號公路,穿過東部沙漠、紅海邊的山脈,準備進入古埃及的重鎮:路克索(Luxor)。
這是路上唯一的休息站,埃及的廁所很多都是要付費的(1LE)。
當從沙漠一進到尼羅河周邊綠色的世界真的很驚豔。
往路克索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當地人的房屋,鄉下的農民大部分都還是一個家族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其中很特別的是埃及人的房子往往不會整棟蓋完:因為農民們賺到錢蓋房子,但是由於錢不夠蓋兩樓,所以常常會先蓋一樓,二樓就先把部分柱子先蓋好放著,等有錢的時候再繼續加蓋。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省建材錢,而未完成的房子繳稅也可以少繳一些。
抵達路克索(Luxor)已經接近晚上;這是古埃及中王國、新王國時期的首都(舊稱底比斯,意思為百門之城,由此可知當時繁榮的程度)。古埃及人依照太陽的日出日落的方位,衍生出東方為光明之地,是生活的地方;西方為亡者之地,是存放墓穴的地方。也因此尼羅河東岸是城市,西岸則是墓地。
街道上,汽車、農具、小毛驢都是一起上路的,這裡看不到紅綠燈(就算有,我想小毛驢也看不懂),大家都是自己協調交通規則的。
到了路克索神廟(Luxor Temple))已是晚上,不過晚上的路克索神廟在燈光下更有不一樣的感覺,光影彼此間的交錯,絕對值得晚上一遊。路克索神廟主要建造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建造時間為西元前1300年前(距今3300年前),整座神廟位於路克索的市中心,旁邊就是現代化的建築,這讓它更顯得特別。
神廟最前面是獅身人面像大道,兩側放滿了獅身人面像,據說以前這條大道可以直通卡納克神廟(Temples of Karnak)。最外層的塔門(第一塔門)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門外矗立六座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現在只剩兩尊坐像、一尊立像,還有他立的一對方尖碑。其中一座方尖碑被送給法國當禮物(只有這座是埃及自願送出去的,其他都是被搶走的),當時法國的菲利普國王則回送一個大鐘,不過在運送途中壞掉了(這個大鐘可以在薩拉丁城堡看到),這座送出的方尖碑可在協和廣場看到。
方尖碑上以象形文字刻滿了法老功蹟與對神的崇敬,它的頂部會以金屬包覆,所以當太陽光照上去時會閃閃發光。方尖碑是以一整塊花岡岩構成,這種岩石的產地在南部的亞斯文(Aswan),經由船運到神廟再立起來。由於埃及長期受到外族統治,國內的方尖碑大多都佔領者當作戰利品運回國;尤其是羅馬帝國至少搬了12座以上的方尖碑,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也有一座,反而是埃及境內只剩5座方尖碑。
當時埃及送出方尖碑給法國的原因是:1831年,埃及國王穆罕默德‧阿里為了感謝法國的考古學家尚皮裡歐解開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之謎(從此之後可解讀象形文字),因此讓尚皮裡歐挑選一座方尖碑運回法國。而光運那座方尖碑(重達230噸)回法國就花了800天,即使在當時把那座方尖碑立起來也是大工程,很難想像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埃及人就已經做過無數次相同的事了。
高23公尺的方尖碑,不管從那個角度都非常有特殊的美感,而且這些古象形文字彷彿具有神秘的魔力。
後來伊斯蘭教傳入埃及,於14世紀,為紀念一位伊斯蘭教的教長(阿布‧哈加戈)建了這個清真寺(1885年開始路克索神廟的挖掘後,將村莊遷出,開始清理世世代代累積的廢墟,但這座清真寺卻保留了下來。這才形成了這種特別的景象。 。
拉美西斯二世大庭院的一角。這些柱子和雕像也是拉美西斯二世建的,所以全都擺上自己的雕像,可以看出這位法老真的覺得自己是神了。
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的正面,中間這幾根紙莎草狀柱子高達21公尺,相較之下,底下的人真的很小。
導遊在解說牆上的浮雕。到處都是世界各地來的觀光客,最大部分的是歐美人士,日本人、韓國人也不少,倒是中國人比較少見。
壯觀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
接待室,人們在此獻上給阿蒙神的祭品。
阿蒙聖船內的浮雕。阿蒙聖船是亞歷山大大帝增建的部分,其內部浮雕把亞歷山大大帝畫成法老(這當然又是一次政治宣傳)。
阿蒙霍特普三世聖殿。這是整個神廟最後的部分,原本應該是神聖的地方,但由於後面的圍牆外就是車水馬龍的馬路,氣氛就沒了。
一路以100km/h的速度在沙漠中狂飆,坐在車裡就像坐在按摩椅上一樣。在沙漠中沒有路標,真好奇司機是怎麼知道要往哪開的。
貝都因人是埃及的一支少數民族,大部分住在西奈半島,這個部落是專門開放給觀光客參觀的。由於沙漠的風沙很大,屋子內容易髒,不過他們的清真寺(那棟白色建築),裡面可是打掃的一塵不染。
大老遠就聞到駱駝味了...雖然駱駝坐著的時候看起來不高,站起來的瞬間高度可是會讓人嚇一跳(比騎馬還高)。
不知道為啥,在埃及看的都是單峰駱駝。
貝都因婦女在示範烤烙餅,剛烤好的烙餅真的好好吃喔。
早餐內容是用埃及大餅(口袋狀)包一種由蠶豆製成的醬料,在埃及這道菜叫富爾(fuul),吃起來還不賴。
下午經由77號公路,穿過東部沙漠、紅海邊的山脈,準備進入古埃及的重鎮:路克索(Luxor)。
這是路上唯一的休息站,埃及的廁所很多都是要付費的(1LE)。
當從沙漠一進到尼羅河周邊綠色的世界真的很驚豔。
抵達路克索(Luxor)已經接近晚上;這是古埃及中王國、新王國時期的首都(舊稱底比斯,意思為百門之城,由此可知當時繁榮的程度)。古埃及人依照太陽的日出日落的方位,衍生出東方為光明之地,是生活的地方;西方為亡者之地,是存放墓穴的地方。也因此尼羅河東岸是城市,西岸則是墓地。
街道上,汽車、農具、小毛驢都是一起上路的,這裡看不到紅綠燈(就算有,我想小毛驢也看不懂),大家都是自己協調交通規則的。
到了路克索神廟(Luxor Temple))已是晚上,不過晚上的路克索神廟在燈光下更有不一樣的感覺,光影彼此間的交錯,絕對值得晚上一遊。路克索神廟主要建造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建造時間為西元前1300年前(距今3300年前),整座神廟位於路克索的市中心,旁邊就是現代化的建築,這讓它更顯得特別。
神廟最前面是獅身人面像大道,兩側放滿了獅身人面像,據說以前這條大道可以直通卡納克神廟(Temples of Karnak)。最外層的塔門(第一塔門)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門外矗立六座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現在只剩兩尊坐像、一尊立像,還有他立的一對方尖碑。其中一座方尖碑被送給法國當禮物(只有這座是埃及自願送出去的,其他都是被搶走的),當時法國的菲利普國王則回送一個大鐘,不過在運送途中壞掉了(這個大鐘可以在薩拉丁城堡看到),這座送出的方尖碑可在協和廣場看到。
高23公尺的方尖碑,不管從那個角度都非常有特殊的美感,而且這些古象形文字彷彿具有神秘的魔力。
古老的神廟內竟然會有清真寺?
在新王國時期衰落後,亞述人入侵,也洗劫了底比斯;接著,西元前27年的大地震,更把僅存的建築摧毀,從此底比斯變成斷垣殘壁。僅存的埃及人為了躲避遊牧民族的攻擊,開始在神廟內居住、建房子(因為神廟周圍有高牆保護)。後來伊斯蘭教傳入埃及,於14世紀,為紀念一位伊斯蘭教的教長(阿布‧哈加戈)建了這個清真寺(1885年開始路克索神廟的挖掘後,將村莊遷出,開始清理世世代代累積的廢墟,但這座清真寺卻保留了下來。這才形成了這種特別的景象。 。
導遊在解說牆上的浮雕。到處都是世界各地來的觀光客,最大部分的是歐美人士,日本人、韓國人也不少,倒是中國人比較少見。
壯觀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
接待室,人們在此獻上給阿蒙神的祭品。
阿蒙聖船內的浮雕。阿蒙聖船是亞歷山大大帝增建的部分,其內部浮雕把亞歷山大大帝畫成法老(這當然又是一次政治宣傳)。
阿蒙霍特普三世聖殿。這是整個神廟最後的部分,原本應該是神聖的地方,但由於後面的圍牆外就是車水馬龍的馬路,氣氛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