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三秒風暴
終於找到超越「龍紋身的女孩」的北歐小說了,這是我目前看過最刺激好看的北歐犯罪小說!!
第一,這本書很厚,第二,書名實在有點老套;所以打從2013年買來一直放到現在才拿出來看........沒想到一翻開就欲罷不能,512頁根本不是問題啊~~~~~
隨著各個角色的情緒起伏掙扎、內心一來一往的對話,人性嶄露無遺;而且該加速的時候絕對不拖泥帶水,陰暗面的氣氛培養也夠味道,整體故事節奏感掌握的非常棒!!!
故事敘述「畢耶.赫夫曼」是瑞典警方長期培養的頂尖臥底,他已獲得波蘭黑手黨高層的信任,準備面對臥底生涯中最中也最艱困的任務:替黑手黨滲透至瑞典最惡名昭彰的高度戒護監獄,掌控獄中的毒品市場,同時藉機讓警方一舉殲滅波蘭販毒集團,之後便能遠走高飛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這整個任務都只能靠他單人完成。然而因一場毒品交易案的謀殺案的調查,卻讓他臥底的身分面臨曝光,為了摯愛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畢耶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機智冷靜地想盡辦法求生...........
有人說這是北歐版的無間道+越獄風雲,因為光故事元素裡面有毒品、臥底、越獄、背叛就夠刺激了,加上作者對於每個角色塑造都下了許多功夫,光看書中描述腦中便能浮現多方人馬鬥智鬥力的畫面,再再都把本書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如:鍥而不捨的警探葛蘭斯、絕不放過蛛絲馬跡的鑑識專家、內心矛盾的警察菁英艾瑞克、陷入良心掙扎的典獄長、急於自保的官僚們、殘忍卻無須弄髒手的黑手黨高層,當然還有大膽冷靜的棋手赫夫曼。
特別是當看到臥底身分已經東窗事發那段時,再回頭去看畢耶擔任臥底時,面對心愛家人時內心的煎熬與矛盾,真覺得作者寫得絲絲入扣,極有臨場感。
本書作者的來頭也是很特別,一位是資深記者,一位是前罪犯兼吸毒者,難怪可以把犯罪手法、場景描寫得栩栩如生,讓我想到書中的一句話:
「只有罪犯才能扮演罪犯!!」
另外,我還注意到一點很特別,瑞典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視人命的國家,諸如:囚犯可自願隔離、人質尚無立即威脅時會有不同的攻堅SOP、本書各角色對於人命的思考、甚至連射擊人身的子彈都有規定,再再都顯示人命優先的價值觀。
若是在東方,很可能就是以大局和諧為重(或者也可以講成 解決事情),犧牲個人(草菅人命)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吧........
北歐犯罪小說吸引人之處就是充滿了對社會的批判。
線民(臥底)一直是一個灰色地帶的存在,警方不承認他們的存在,黑道則是千方百計想揪出這群人,他們遊走在法律邊緣,隨時都有可能被當作棄子。
我們是否可以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而放過這些很可能是同樣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不論是在黑道或白道內,類似的諜對諜永遠都在進行中......
監獄內吸毒的現象過於浮濫,導致黑幫勢力益發龐大,但若沒有毒品,獄方就必須承受受刑人製造更多混亂的壓力........
最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無法突破,就像葛蘭斯想的:
「我搞不懂。
你選擇去過這種每天都可能被宣判死刑的生活。
是為了尋求刺激? 為了嘗試浪漫的諜報生活? 還是為了個人的道德信念?
我不相信,這些都只是說來好聽而已。
是為了錢?
每月從獎勵金支領少得可憐的一萬克朗,只為了避免在正式發薪名單上具名並保護你的身分?
不大可能。
我就是搞不懂。
你想犯甚麼罪都可以,法律管不到你,但那僅止於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一旦你失去利用價值,你就淪為一個可以被犧牲的工具。
你是個亡命之徒。
你很清楚,你清楚知道遊戲規則。
你有的一切我都沒有,你有妻子,你有個家,你有這麼多值得珍惜的東西。
但你還是選擇走這條路。
我真是搞不懂。」
是身不由己嗎??
有空應該看第二次,或許才能理解吧...........
終於找到超越「龍紋身的女孩」的北歐小說了,這是我目前看過最刺激好看的北歐犯罪小說!!
第一,這本書很厚,第二,書名實在有點老套;所以打從2013年買來一直放到現在才拿出來看........沒想到一翻開就欲罷不能,512頁根本不是問題啊~~~~~
隨著各個角色的情緒起伏掙扎、內心一來一往的對話,人性嶄露無遺;而且該加速的時候絕對不拖泥帶水,陰暗面的氣氛培養也夠味道,整體故事節奏感掌握的非常棒!!!
故事敘述「畢耶.赫夫曼」是瑞典警方長期培養的頂尖臥底,他已獲得波蘭黑手黨高層的信任,準備面對臥底生涯中最中也最艱困的任務:替黑手黨滲透至瑞典最惡名昭彰的高度戒護監獄,掌控獄中的毒品市場,同時藉機讓警方一舉殲滅波蘭販毒集團,之後便能遠走高飛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這整個任務都只能靠他單人完成。然而因一場毒品交易案的謀殺案的調查,卻讓他臥底的身分面臨曝光,為了摯愛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畢耶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機智冷靜地想盡辦法求生...........
有人說這是北歐版的無間道+越獄風雲,因為光故事元素裡面有毒品、臥底、越獄、背叛就夠刺激了,加上作者對於每個角色塑造都下了許多功夫,光看書中描述腦中便能浮現多方人馬鬥智鬥力的畫面,再再都把本書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如:鍥而不捨的警探葛蘭斯、絕不放過蛛絲馬跡的鑑識專家、內心矛盾的警察菁英艾瑞克、陷入良心掙扎的典獄長、急於自保的官僚們、殘忍卻無須弄髒手的黑手黨高層,當然還有大膽冷靜的棋手赫夫曼。
特別是當看到臥底身分已經東窗事發那段時,再回頭去看畢耶擔任臥底時,面對心愛家人時內心的煎熬與矛盾,真覺得作者寫得絲絲入扣,極有臨場感。
本書作者的來頭也是很特別,一位是資深記者,一位是前罪犯兼吸毒者,難怪可以把犯罪手法、場景描寫得栩栩如生,讓我想到書中的一句話:
「只有罪犯才能扮演罪犯!!」
另外,我還注意到一點很特別,瑞典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視人命的國家,諸如:囚犯可自願隔離、人質尚無立即威脅時會有不同的攻堅SOP、本書各角色對於人命的思考、甚至連射擊人身的子彈都有規定,再再都顯示人命優先的價值觀。
若是在東方,很可能就是以大局和諧為重(或者也可以講成 解決事情),犧牲個人(草菅人命)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吧........
北歐犯罪小說吸引人之處就是充滿了對社會的批判。
線民(臥底)一直是一個灰色地帶的存在,警方不承認他們的存在,黑道則是千方百計想揪出這群人,他們遊走在法律邊緣,隨時都有可能被當作棄子。
我們是否可以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而放過這些很可能是同樣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不論是在黑道或白道內,類似的諜對諜永遠都在進行中......
監獄內吸毒的現象過於浮濫,導致黑幫勢力益發龐大,但若沒有毒品,獄方就必須承受受刑人製造更多混亂的壓力........
最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無法突破,就像葛蘭斯想的:
「我搞不懂。
你選擇去過這種每天都可能被宣判死刑的生活。
是為了尋求刺激? 為了嘗試浪漫的諜報生活? 還是為了個人的道德信念?
我不相信,這些都只是說來好聽而已。
是為了錢?
每月從獎勵金支領少得可憐的一萬克朗,只為了避免在正式發薪名單上具名並保護你的身分?
不大可能。
我就是搞不懂。
你想犯甚麼罪都可以,法律管不到你,但那僅止於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一旦你失去利用價值,你就淪為一個可以被犧牲的工具。
你是個亡命之徒。
你很清楚,你清楚知道遊戲規則。
你有的一切我都沒有,你有妻子,你有個家,你有這麼多值得珍惜的東西。
但你還是選擇走這條路。
我真是搞不懂。」
是身不由己嗎??
有空應該看第二次,或許才能理解吧...........